检测层级 | 主要目标 | 典型技术 |
---|---|---|
来料检测 | 元器件/PCB验证 | 外观检查、LCR测试 |
过程检测 | 工艺质量监控 | SPI、AOI |
成品检测 | 功能性能验证 | FCT、ICT |
可靠性检测 | 长期稳定性评估 | 环境应力筛选 |
IPC标准:
IPC-A-610: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
IPC-J-STD-001:焊接电气要求
行业标准:
汽车电子:AEC-Q100
医疗设备:ISO 13485
SPI(焊膏检测):
检测内容:厚度、面积、体积
关键参数:±5μm测量精度
代表设备:Koh Young KY8030
AOI(自动光学检测):
检测项目:缺件、错件、极性、焊点
分辨率:10μm/pixel
技术演进:2D→3D AOI
ICT(在线测试):
测试覆盖率:80-95%
测试速度:0.5-3秒/点
夹具成本:约板价的30-50%
FCT(功能测试):
测试深度:模拟实际工作场景
系统构成:测试治具+软件平台
典型指标:测试通过率>99.5%
AXI(自动X光检测):
应用场景:BGA、QFN等隐藏焊点
成像技术:2D/3D X-ray
检测能力:10μm缺陷识别
红外热成像:
检测内容:热分布异常
温度分辨率:0.05℃
应用案例:短路发热点定位
成本效益分析:
高价值板:全流程检测(SPI+AOI+AXI+ICT+FCT)
消费电子:选择性检测(AOI+FCT)
缺陷预防矩阵:
缺陷类型 | 预防检测点 | 控制方法 |
---|---|---|
虚焊 | SPI+回流后AOI | 温度曲线优化 |
错件 | 贴片后AOI | 物料追溯系统 |
短路 | AXI+FCT | 设计间距检查 |
实时监控:
不良率SPC控制图
帕累托缺陷分析
追溯系统:
检测数据与生产批次关联
MES系统集成
AI视觉检测:
深度学习算法
缺陷自学习能力
误判率<0.1%
数字孪生测试:
虚拟仿真测试
故障预测
太赫兹成像:
非接触式内部检测
多层板结构分析
声学显微镜:
材料界面检测
分层缺陷识别
全自动检测线:
SPI:PARMI X系列
AOI:OMRON VT-S730
AXI:YXLON FF35
检测标准:
IPC Class 3执行标准
汽车电子VDA6.3
数据分析:
实时质量看板
月度质量报告
检测方案定制:
根据产品特性优化策略
测试治具开发
失效分析:
显微切片分析
电子显微镜检测
完善的PCBA检测体系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。捷嘉智造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智能检测方案,从传统AOI/ICT到AI质检系统,为客户提供精准、高效的检测服务,确保产品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