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 SMT焊接工艺是汽车电子制造的核心环节,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电子元件与汽车 PCB的高可靠性、高稳定性、高抗环境干扰的电气与机械连接。本文将介绍在汽车PCBA生产过程中,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。
锡膏选择
汽车SMT优先使用无铅焊膏,主流型号为SAC305,其熔点约 217℃,具备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振动性。特殊场景(如发动机舱高温区)会选用高温焊膏(熔点 225-230℃),避免高温工况下焊点软化。焊膏的助焊剂需选择 “免清洗型”,减少残留腐蚀风险。
PCB与元件预处理
PCB需进行 “焊盘抗氧化处理”,常用工艺为ENIG(化学镍金) 或OSP(有机保焊膜),确保焊盘在焊接前无氧化,提升焊锡润湿性。元件贴片元件的引脚需无氧化、无变形;大功率器件(如 IGBT)的底部焊盘需平整,避免焊接时出现空洞。
印刷工艺控制
设备采用全自动视觉印刷机,通过 CCD 相机定位 PCB(精度 ±0.01mm),适配汽车 PCB 的大尺寸。印刷速度 30-50mm/s,印刷压力 5-8N,脱模速度 2-5mm/s(速度过快易导致焊膏拉尖,过慢易导致焊膏残留)。印刷后通过AOI检查焊膏的厚度、面积、偏移量,不良品直接标记并剔除,避免流入下一环节。
贴片设备与精度
汽车 SMT 多采用 “高速 + 高精度混合贴片机”。高速贴头:处理电阻、电容等小型元件,贴装速度可达 40000 点 / 小时,精度 ±0.03mm。高精度贴头:处理 QFP、BGA、CSP等芯片类元件,贴装精度 ±0.01mm,部分设备配备 3D 视觉系统,识别元件引脚变形或焊膏高度,动态调整贴装位置。
特殊元件贴装控制
大功率器件贴装压力需控制在 5-15N,同时需通过导热垫与 PCB 贴合,确保散热。连接器需采用 “机械定位 + 视觉校准” 双重定位,避免引脚偏移导致后续插拔失效。
回流焊接
通过回流焊炉的温度曲线,使焊膏经历 “预热→恒温→回流→冷却” 四个阶段,完成焊锡的融化、润湿、凝固,形成稳定焊点。汽车 SMT 的回流焊接核心是 “定制化温度曲线”,适配不同元件的耐热性和焊膏特性。
产品质量检测
AOI:检测外观缺陷(如焊点虚焊、桥连、元件偏位、缺件),覆盖所有贴片元件和通孔元件引脚。
X-Ray检测:检测 “不可见焊点”(如 BGA、CSP 底部焊点),识别内部缺陷(如空洞、冷焊、焊锡不足),汽车电子要求 BGA 焊点空洞率≤15%(消费电子通常≤25%)。
ICT:通过探针接触 PCB 测试点,检测焊点的电气连通性(如开路、短路),覆盖所有关键电路(如电源回路、信号回路)。
FCT:模拟汽车工况(如高温、振动),测试 PCB 的整体功能(如车载 MCU 的信号处理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),确保符合汽车电子功能标准。
十余载深耕,捷嘉智造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汽车 PCBA 服务经验,更构建了从需求沟通、方案设计、样品试制到批量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。未来,随着汽车电子向更高算力、更复杂集成度迈进,捷嘉智造将持续以行业先行者的姿态,将技术沉淀转化为创新动能,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升级保驾护航,用专业与可靠,诠释 “汽车 PCBA 领域实力派” 的真正内涵 。